环形光源色温变化图

本文目录一览:
照明中色温是什么意思?
色温,表示照明光线的颜色。
一楼的,有些地方严重错误:铂,不是黑色的。黑体不是彩灯,受热后不会由红、橙、黄、绿、蓝、靛(蓝紫)、紫,逐渐改变。
色温变化:红- 橙- 白里带黄- 白- 白里带蓝。照明光,通常是白里带黄(低色温)、白(中色温)、白里带蓝(高色温)。
绿、蓝、靛(蓝紫)、紫,是没有色温的。
见图。图中那条曲线是黑体轨迹。那曲线及其附近的颜色有色温概念,离黑体轨迹一定距离(0.038uv),就无色温概念了。
谁有LED色温对照表
光 源
色温 K数
DM 值
日出时
2000
50
日出後或日落前20min
2100
48
日出後或日落前30min
2400
42
日出後或日落前40min
2900
35
日出後或日落前1hr
4500
22
日出後或日落前3hr
5400
19
平均中午日光
5400
19
阴天
6500-8000
15-13
萤光灯
7000
14
电子闪光灯
5500
18
蓝色闪光灯泡
5400
19
白色闪光灯泡
3800
26
照相用泛光灯
3400
29
照相用钨丝灯
3200
31
家庭用500W灯泡
3000
33
家庭用100W灯泡
2900
35
led色温的基本概念
在摄影上,由于拍摄场景光线能量的不同,也会造成色彩的变化,色温较低时,场景的色调偏向橙红,色温较高时,场景的色调偏蓝,以下,仅就色温的定义及特性做一解说。
色温的定义
色温指的是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类眼睛所感受的颜色变化。
在色温的计算上,是以
Kelvin 为单位,黑体幅射的 0° Kelvin= 摄氏 -273 ° C 做为计算的起点。 将黑体加热,随着能量的提高,便会进入可见光的领域,例如,在
2800 ° K 时,发出的色光和灯泡相同,我们便说灯泡的色温是 2800 ° K。
可见光领域的色温变化,由低色温至高色温是由橙红 -- 白
-- 蓝。
色温的特性
1. 在高纬度的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
在低纬度的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 ---- 低色温 ------------------ 高色温 ----
)
3. 在一天之中,色温亦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 云层、空气
)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当太阳光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
4.Windows 的 sRGB 色彩模型是以 6500 ° K
做为标准色温,以 D65 表示之。
5. 清晨的色温大约在 4400 ° K。
6. 高山上色温大约在 6000 °
K。
不同光源环境的相关色温度光源色温
北方晴空 8000-8500k
阴天 6500-7500k
夏日正午阳光
5500k
金属卤化物灯 4000-4600k
下午日光 4000k
冷色营光灯 4000-5000k
高压汞灯
3450-3750k
暖色营光灯 2500-3000k
卤素灯 3000k
钨丝灯 2700k
高压钠灯
1950-2250k
蜡烛光
2000k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色温在3300K以下有稳重的气氛,温暖的感觉;色温在3000--5000K为中间色温,有爽快的感觉;色温在5000K以上有冷的感觉.不同光源的不同光色组成最佳环境,如表:色
温光 色 气氛效果
5000K 清 凉
(带蓝的白色) 冷的气氛 3300-5000K
了解摄影中五种光源的颜色
导语:在拍摄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光源,不同的光源呈现出的效果也不一样,因此,下面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摄影中五种光源的颜色。
每个光源都有一种颜色,虽然我们第一眼看时未必能将其识别出来,但是它对光环境的氛围和情感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即使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光是白色的,它在照片中也是明确可见的,有时还能够形成非常强烈的色彩失真。通过数字白平衡你在拍摄时可以随时考虑光的颜色,使之符合图像的色彩或者便于事后对其进行修正。
光源颜色
一、自然光
阳光的颜色在一天之中会发生多次变化:清晨时阳光是蓝色的,日出时阳光会变为橙黄色,之后则会变为灼热的红色。接近正午时,光线会越来越接近蓝白色;日落时,光线会从深红经橙色向深黄色过渡;太阳快落山时,光线会重新变为深蓝色,随后便会消失于暮色中。根据不同的月相,夜晚有时会笼罩着苍白的月色,有时会是一片黑暗—这在城市中是非常罕见的,因 为各种各样的人造光源会把黑暗的夜空照亮。
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内,照片会包含不同的色彩以及感情深度:所谓“蓝色时分”的蓝色光线会使照片显得昏暗、冷漠、神秘而不可接近;日出和日落时的橙色光线会改变图像的颜色,使其产生一种温暖、炙热、暖融融的效果;正午时拍摄的照片色彩非常饱满—夏天时会非常亮,冬天时则显得有些阴暗、苍白。
如果你想在日光下拍摄,除了考虑时间因素之外,还要考虑主题周围的环境,因为环境可以影响或反射阳光,从而使拍摄主题的颜色发生变化。因此,穿过树叶的阳光会带有绿色、经过有色墙壁反射的光线会带有墙壁的颜色,这会使主题染上相同的颜色。即使是很小的颜色变化也能在观赏者的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图像的整体效果。
图片说明
关于日光都有哪些颜色这个问题是无法明确回答的,就像以上这几张照片所展现的那样。日光有着非常丰富的颜色,作为摄影的光源它永远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
绿色的树荫下拍摄
黄色的墙壁前拍摄
以上这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只相差几分钟,它们为我们展示了环境是如何改变日光的:上边的照片是在绿色的树荫下拍摄的,下边的照片是在黄色的墙壁前拍摄的。
二、人工光源
照片观赏者往往会通过光色来辨别照片中的光线是人工光还是自然光。当然,通过滤色镜或者白平衡也能使人造光变自然,但是有经验的人立即就会辨认出拍摄照片时使用了人工光源。因为这些人工持续光源都有其常见的色彩: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红色的,节能灯发出的光是白色的,此外有些人造光还会发出淡黄色或微红色的光。霓虹灯管发出的光大多是绿色的,有时也会是蓝色或黄色的。发光二极管灯(LED灯)和卤素灯会发出蓝色的光,建筑用泛光灯的光则是深红色的。
观赏者对图像中光色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像的主题,比如被染红的主题更容易让人想到日落,然而相同的光效在封闭的空间中则会令人联想到灯泡或蜡烛。
原则上是要让观赏者在照片中看到他能认出来的事物,但是作为摄影者你可以做得更多使观赏者更加确信、误导他或使其形成错误的信念。你可以自由使用不同的光源进行拍摄,比如不管拍摄时的实际情况如何,都能使最终的照片看起来像是在日光下拍摄出来的。或者你在拍摄时喜欢更多地使用人工光源,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照片与自然光发生关联,这时可以使用色彩强烈的光线,如绿光或蓝光。
人造光也有着丰富的颜色
人造光也有着丰富的颜色。然而这些颜色通常只在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时才与摄影相关,因为特意用人造光拍摄往往要我们寻找或布置出大量且颜色一致的光线。
三、闪光灯
在摄影者可用的光源中,闪光灯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光源—或者以便携、灵活、移动的闪光灯形式出现,或者以摄影棚闪光灯装置的形式出现,后者能够保证室内拍摄时的最大光功率。
闪光灯发出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明亮的、定向的,它不会产生连续的照明,这已经充分说明了闪光灯的优点和缺点:第一,白色的光可以实现协调的、逼真的色彩再现;第二,通过塑光设备可以实现一定的光质,通过滤色镜也可以改变其颜色;第三,闪光灯可以提供较高功率的光;第四,闪光灯的发光时间极短。因此使用闪光灯的构图效果总是在最终图像中才能确定。通过使用持续照明的造型光,可以简化工作室中使用闪光灯的过程,在真正的闪光触发之前的瞬间,造型光会自动关闭。
由于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因此它主要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主题,并且当主题中只有一个图像层面被照亮时,图像很快就会形成平面化的效果—前面和后面的图像元素的成像会过亮或过暗。为了尽量减少照片带给人的平面印象,可以使用多个闪光灯进行平行闪光,或者(最好)灵活地从侧面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主要适用于拍摄近距离的主题
如果你认为闪光灯就只有便携相机的内置闪光灯这一种,并由此认定它们对于非常暗的主题的照明效果很差,那么你就低估了这种光源在构图上无法估量的空间:无论是在工作室中使用塑光设备对闪光灯的光线进行随意控制,还是在户外、在路途中使用滤光镜改变闪光灯的颜色,抑或毫无改变地直接使用它。使用闪光灯可以导演出几乎所有的光线效果,而且它还能模拟每一种光源。
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
闪光灯会随着距离的平方而减弱,这意味着主题与闪光灯之间的距离增加一倍时,相机接受的闪光量就会降低为原来的四分之一。简略图中的两个人中只有前面的人是准确曝光的(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要么使用离机闪光移动闪光灯使两人处于同一平面上(中),要么使用两个闪光灯,分别对每个人进行合适的照明(右)。
四、白平衡
拍摄时不要忘记根据你所选择的光源调整相机的白平衡。白平衡会根据固定的参数定义白色并根据白色定向描述其他的`颜色,根据需要,这个过程对每张照片来说都是单独的。一般情况下有一些以常见光源为标准的白平衡选项可供选择。虽然很多时候自动白平衡是可用的,但在拍摄时我们还是要根据不同的主题谨慎使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图像中最亮的区域会被定义为白色—即使该部分原本有其他的颜色。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手动白平衡时,为了准确起见,都要在选择某个光源做参照物时考虑到光源本身细微的颜色波动。这样真正白色的物体才会被定义为白色。
通常来说,白平衡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的色调,而选择错误的白平衡或者调整图像编辑程序中的色温,直到获得你满意的结果,无疑是对这一工具更具创造性的应用。通过改变色温,整个图像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要么极为人工化、极具艺术性,要么能让观赏者相信照片就是在这种光环境下拍摄的。
白平衡对比
白炽灯的白平衡(左)与日光的白平衡(中)有很大的区别。依靠自动白平衡(右)并不总能产生最好的图像结果,因为图像中最亮的区域无论是什么颜色都会被定义为纯白色。
使用RAW格式,你就可以在事后调整照片的白平衡,或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白平衡。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格式则需要在拍摄前就对白平衡进行确定。
日光与人造光的结合可以在图像中形成明显的色彩偏差
日光与人造光的结合可以在图像中形成明显的色彩偏差,摄影者进行这一处理是有意识的,因为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这种色彩偏差的,但是它能够对最终的图像产生干扰作用。
五、混合光
如果我们将多种不同颜色的光源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所谓的混合光,其表现形式就是图像中除了自然色调外还有其他的色彩偏差。由于白平衡只能对准光源,所以只有一部分主题的颜色可以真实再现。光源的选择完全由你来决定,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尽可能真实再现人物的肤色。因为这里的色彩偏差常常是极具干扰性的。
混合光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
无论如何混合光都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因为它既能使光的色彩部分清晰可见,又不会主导整张照片。
破晓时拍摄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混合光
如果在破晓时拍摄,人造光会在图像中占据更多的主导,而日光则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其结果就是照片中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混合光,它可以赋予照片一种人工化和艺术化的效果。
摄影常用的光位
1、顺光
顺光是摄影时最常使用的采光手法,是从被摄体正面照射过来的光线。它的特点是能把被摄体的形态和颜色表现得非常到位。因此,顺光最常被使用在风景摄影领域,不仅可充分展现地形、地貌,顺光下湛蓝、饱满的天空也是衬托各种风景的最佳背景。
但顺光拍摄时,被摄体侧面不容易产生阴影,缺乏立体感,画面会显得平淡,缺乏艺术性。在使用顺光拍摄人像时,应尽量寻找深色背景或能突出主体的表现形式,有时候为了表现出人物背景天空的湛蓝色或细节,也会采用顺光。
2、侧光
拍照时,凡是从被摄物的左右侧面45度-90度角打来的光线,都可以泛称为侧光。侧光千变万化,只要在拍摄时稍微改变光源角度,就能为整张照片营造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增添戏剧性。此外,侧光能够依据被摄物的型态特征,营造出丰富的光影变化,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摄影领域中应用甚广。
一般来说,侧光适合应用在表现被摄物的质感、轮廓、形状和纹理,或是用来强调甚至夸大被摄物的立体感,对建筑物的雄伟高大很有表现力。同时,拍摄男子肖像多采用侧光,给人以硬朗的感觉。
3、逆光
逆光即是从被摄体后方照射过来的光线。从被摄体正面看,被摄体轮廓光显得非常明亮,闪烁的光辉很漂亮。这是最具戏剧张力的用光方式,可以创造富有戏剧感或意境的影像,却也可能让被摄主体的面貌与细节完全看不清,拍摄时要特别注意。然而,如果能妥善运用逆光,可以为被摄主体增添更多细节,例如表现模特儿轻柔的发丝、昆虫身上的纤毛,甚至是空气中飘扬着的尘埃。
逆光拍摄人物时,由于人的正面处于阴影中会显得很暗,因此,要做的是尽量让脸部曝光准确,这样的效果或许会让背景曝光过度,光晕严重,但如果控制得好,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当然,还可以用反光板或闪光灯进行正面补光,平衡画面曝光,或者用逆光表现剪影的效果。
4、顶光
顶光即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在顶光的条件下拍摄,人物的鼻下人中处和脖子处容易产生阴影,甚至很容易产生黑眼袋,显得模特不怎么好看,一般来说,运用顶光是不容易进行拍摄的,但使用得当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让模特抬头来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摄风景时,顶光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营造明朗、活泼、热情的气氛。
5、底光
底光和顶光正好相反,它是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往往会使被摄主体显得阴森、恐怖和刻板。底光更多出现在舞台戏剧照明中,而在人像拍摄中较少用到,但低角度的反光板、广场的地灯、地面的反光等也带有底光的性质,可作为补光效果。
6、伦勃朗光
伦勃朗光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特殊用光技术。拍摄时,被摄者脸部阴影一侧对着相机,灯光照亮脸部的四分之三,其中脸部的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亮区,因此也被称为三角光。伦勃朗光塑造出来的脸部,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更重要是阴影那边的眼睛,依然有眼神光,以保持炯炯有神的面貌,并且照片也具戏剧感。
7、蝴蝶光
蝴蝶光也叫派拉蒙光,由于鼻下所呈现出的影子为蝴蝶形,因此被称为蝴蝶光。它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早期在影片或剧照中拍美女、影星惯用的布光法。蝴蝶光的光源设定在人脸的正斜上方,这样会制造出面颊与下巴的阴影,因此会更突出两颊颧骨,并且让面孔看起来更瘦、下巴更尖,能提升对象的魅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需要使用反光板在人脸底下补光,消除掉较重的阴影。
8、分割光
分割布光就是将光源以90度置于对象的左边或右边,使人脸表现出一面亮、一面暗的效果。这种布光会制造出较强烈的戏剧感,适合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或气质。例如艺术家、音乐家等,也常常被用来拍摄男性以表现出硬朗的感觉。同时,用黑白画面来表现,明暗对比会显得更强烈,能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9、环形光
环形布光是在蝴蝶光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的,非常适合拍摄常见的椭圆形面孔。这种方法能够让鼻子在面颊上投下一些阴影,要得到这样的效果,光源要稍稍高于眼睛和相机的平面30-40度。用环形采光布光法时,主要强调人物轮廓和立体感。
色温和亮度的关系
色温和亮度没关系。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就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
光源色温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高色温光源照射下,会给人们一种阴冷的感觉;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会给人们一种闷热的感觉。色温越低,色调越暖(偏红);色温越高,色调越冷(偏蓝)。
扩展资料
亮度是人对光的强度的感受,它是一个主观的量,人眼所感受到的亮度是色彩反射或透射的光亮所决定的。
根据人眼机理及人的视觉模型,人眼感知的主观亮度和实际的客观亮度之间并非完全相同,但是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人眼能够感觉的亮度范围极宽,从千分之几尼特直到几百万尼特。其所以如此之宽,是由于依靠了瞳孔和光敏细胞的调节作用。
瞳孔根据外界光的强弱调节其大小,使射到视网膜上的光通量尽可能是适中的。在强光和弱光下,分别由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作用,而后者的灵敏度是前者的1万倍。
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下,人眼对于同一实际亮度所产生的相对亮度感觉是不相同的。例如对同一电灯,在白天和黑夜它对人眼产生的相对亮度感觉是不相同的。
另外,当人眼适应了某一环境亮度时,所能感觉范围将变小。例如,在白天环境亮度10000特时,人眼大约能分辨的亮度范围为200~20000尼特,低于200尼特的亮度同感觉为黑色。
而夜间环境为30尼特时,可分辨的亮度范围为1~200尼特,这时100尼特的亮度就引起相当亮的感觉,只有低于1尼特的亮度才引起黑色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亮度
LED光源中的色坐标和色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所有光源中的色坐标和色温的关系,见图:
一个LED色坐标对应一个色温,而一个色温对应多个色坐标也即由色坐标可以算出色温,知道色温只能求出等温线。色温有等温线,在色度坐标中有一条线与之对应。在色度坐标中的某个点只具有一个色温值色坐标,就是颜色的坐标。
现在常用的颜色坐标,横轴为 x ,纵轴为 y 。有了色坐标,可以在色度图上确定一个点。这个点精确表示了发光颜色。即:色坐标精确表示了颜色。 因为色坐标有两个数字,又不直观,所以大家喜欢用色温来大概表示照明光源的发光颜色。
扩展资料:
色温的特性:
1、在高纬度的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在低纬度的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lt;----低色温------------------高色温----gt;)。
3、在一天之中,色温亦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云层、空气)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当太阳光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
4、Windows的sRGB色彩模型是以6500°K做为标准色温,以D65表示之。
5、清晨的色温大约在4400°K。
6、高山上色温大约在6000°K。
光源的摄影正常色温是多少k?
5200-5600K
摄影上的“正常色温”,是指能使拍摄对象色彩得到最真实表达的光源色温值。一般以晴朗无云的正午时段,非直射日光的色温值为准,这个值约为5200-5600K。由于观测时间、纬度等复杂原因影响,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存在一定的差别。
实际操作中,厂商生产的相机及摄影灯具都是以5500K作为调校标准。
色温与光源颜色显示参考图:
了解光线与色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摄影师在不同的光线下进行拍摄,预先算计出将会拍摄出什么色调的照片,并进一步考虑是要强化这种色调还是减弱这种色调,在实际拍摄时应该利用相机的哪一种功能来强化或弱化这种色调。
光源色温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低色温光源照射下,亮度过高则会给人们一种闷热的感觉;高色温光源照射下.如亮度不高就会给人们一种阴冷的感觉,色温越低,色调越暖(偏红);色温越高,色调越冷(偏蓝)。
扩展资料
摄影家不光需要了解光源色温,也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颜色再现。
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与胶卷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通常,两种类型的滤光镜用于平衡色温。一种是带微蓝色的82系列滤光镜,另一种是带红色的81系列滤光镜。前者用来对付红光,以提高色温的:而后者是在光线太蓝时(也就是在色温太高时)使用。82系列滤光镜使用的机会不如81系列的多。
事实上,很多摄影家的经验是,尽量增加色温,而不是降低色温。用一枚淡黄滤光镜拍摄最平常的日落现象,会产生极其壮观的效果。
美国一位摄影家的经验是,用用蓝滤光镜可使日光型胶卷适用于低达4400K的色温条件,而微红滤光镜可在色温高达8000K时降低色温。
平时,靠使用这些滤光镜几乎可以在白天的任何时候进行拍摄,并取得自然的色调。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当色温超出这一范围之外时,就需要用色彩转换滤光镜,如琥珀色的85B滤光镜,可使高达19000K的色温适合于日光型胶卷。
相反,使用灯光型胶卷配以82系列的滤光镜,可使色温下降到2800K。
倘若需要用灯光型胶片在日光条件下拍摄时,就需用85B滤光镜,需要增加2/3级光圈。而当用日光型胶片在用钨丝灯照明的条件下拍摄时,还可以用80滤光镜。如果当时不用TTL曝光表测光的话,须增加2级光圈,以弥补光线的损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色温
均匀光源
回复生黑眼袋,显得模特不怎么好看,一般来说,运用顶光是不容易进行拍摄的,但使用得当一样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比如让模特抬头来改变光线的照射方向。 而在拍摄风景时,顶光却是不错的选
工业光源
回复,下面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摄影中五种光源的颜色。 每个光源都有一种颜色,虽然我们第一眼看时未必能将其识别出来,但是它对光环境的氛围和情感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即使我们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