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光源发展前景如何分析

视觉光源打光测试 siaote 2023-04-08 16:00 264 2
视觉光源定制

本文目录一览:

LED未来的发展前景?

LED未来发展大有可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LED产业现状:发展迅速,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

1、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LED因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我国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

2、LED产业研究机构--集邦LED中国在线(LEDinside)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共有LED企业3000余家,其中,年产值上亿的只有140家。然而,在这14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超过5亿元的也只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1亿元至2亿元之间。可见,虽然我国LED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偏小。

3、目前全球已初步形成以亚洲、北美、欧洲三大区域为中心的产业格局,以日本的日亚化工、丰田合成,美国的克里、通用电器和德国的欧司朗为专利核心的技术竞争格局。美、日企业在外延片、芯片技术、设备方面具有垄断优势,欧洲企业在应用技术领域优势突出,而我国的LED还处于较低端的水平,80%左右的产品集中在景观照明、交通信号灯等应用市场,在汽车照明、大屏幕等高端产品方面涉及的比较少。

二、LED产业症结:缺乏核心专利,产学研合作松散

1、 随着国内LED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把目光转向中国,尤其近几年,我国受理的LED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半导体照明专利风险分析研究报告》中看到,截至2008年底,全球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申请了专利,技术优势明显的国家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比例较高,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荷兰。其中,日本以1306件专利申请的数量遥遥领先,占申请总量的24%,其余四国分别占申请总量的7%、5%、4%、和3%。

2、在有效专利方面,国内专利申请与国外来华专利申请的比例约为4比5。但在这些国内专利申请中,台湾地区占据了大量的份额,其有效发明专利占到了53%。换句话说,如果除去台湾地区,大陆与国外在专利数量、专利含金量方面的差距将会更大。

3、此外,从产业链的分布来看,国外公司主要在芯片、封装领域的专利布局较多,有一半的LED核心发明在我国提出了专利申请,日亚化工、欧司朗、拉米尔德、克里、通用电气等公司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核心专利技术。其中,日亚化工的核心专利最多,涉及除封装外的所有产业链。

4、与上述外国公司相比,我国LED专利申请明显处于劣势。

5、我国LED行业除了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之外,产学研结合比较松散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的LED专利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例如,在外延领域,专利拥有量排前三名的分别是中科院半导体所、中科院物理所和北京工业大学;在芯片领域,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中科院半导体所、北京工业大学和北京大学。与科研院校相比,国内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较多。

6、缺乏核心专利、产学研合作松散,已成为悬在中国企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随时面临的专利侵权风险。

三、LED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加强自主研发,重视专利的重要作用

1、国内企业更应苦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点研发能够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新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与国外公司展开许可、合作。”

2、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模仿创新,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改进,提高其技术效果,申请改进型专利,这是规避专利侵权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金生指出。

3、企业要学会合法利用先进技术,跟踪即将到期的专利,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反垄断许可、交叉许可、授权生产,还可以到专利未覆盖的国家开拓市场。

4、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也是促进我国LED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机器视觉行业发展前景

1、机器视觉产业链结构

机器视觉行业的上游有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机器视觉软件等的提供商。行业下游应用较广,主要下游市场是半导体和电子制造行业。除此之外还有应用到汽车、印刷包装、农业、医疗设备和金属加工等领域。

2、研发投入聚焦前沿技术领域

2019-2021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研发投入从14.6亿元增长至31.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为45.7%。从研发投入占比看,AI驱动的解决方案研发投入最高,2021年,AI驱动的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占全行业研发投入的比例为21.8%,其次是嵌入式视觉系统。3D解决方案研发投入增长率最快,2019-2021年,3D解决方案方向研发投入从2.3亿元增长至6.5亿元。

3、零部件环节成本占比超60%

表面上看,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国产”替代“进口”的扭转现象,但从我国机器视觉系统成本结构来看,就会发现,零部件环节的占比超过60%,底层软件系统开发占比达到19.88%。其中,元器件成本中,相机占比最大,达到27.11%。

目前我国的高端机器视觉核心组件设备大多来自国外企业,如高端镜头、高端CCD和CMOS、智能相机、高速图像处理软件等,高端核心技术还是被国外巨头把控,国内企业主要还是集中在生产光源、板卡、图像软件、相机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方面。国内机器视觉产品在整体实力上还没出现能与康耐视、思奥特 等对标的企业,国内机器视觉企业要在软硬件的技术方面下足苦功夫,才有可能打破关键技术被卡脖子的局面。

4、上游零部件技术壁垒高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点

机器视觉核心价值集中于产业链上游,硬件工艺与软件算法决定产品技术天花板。机器视觉设备价值可拆分为上游零部件与软件、中游组装集成与售后维护,其中上游占据了80%价值量,技术壁垒最高;硬件部分当中工业相机价值占比达50%以上,由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与各类芯片组成,技术壁垒较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机器视觉光源的发展

如今,中国正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气象、天文、公安、交通、安全、科研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重要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高要求的零部件加工及其相应的先进生产线,使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和应用经验也进入了中国。

经历过长期的蛰伏,2010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数据显示,当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48.2%,其中智能相机、软件、光源和板卡的增长幅度都达到了50%,工业相机和镜头也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皆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1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步入后增长调整期。相较2010年的高速增长,虽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很高的水平。2011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为10.8亿元,同比增长30.1%,增速同比2010年下降18.1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相机、工业相机、软件和板卡都保持了不低于30%的增速,光源也达到了28.6%的增长幅度,增幅远高于中国整体自动化市场的增长速度。电子制造行业仍然是拉动需求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2011年机器视觉产品电子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为5.0亿人民币,增长35.1%。市份额达到了46.3%。电子制造、汽车、制药和包装机械占据了近70%的机器视觉市场份额。

评论区

精彩评论
  • 2023-04-09 03:58:11

    术天花板。机器视觉设备价值可拆分为上游零部件与软件、中游组装集成与售后维护,其中上游占据了80%价值量,技术壁垒最高;硬件部分当中工业相机价值占比达50%以上,由图像传感器、图像采集卡与各类芯片组成,技术壁垒较高。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

  • 2023-04-09 02:12:29

    快,2019-2021年,3D解决方案方向研发投入从2.3亿元增长至6.5亿元。3、零部件环节成本占比超60%表面上看,国内市场逐渐形成了“国产”替代“进口”的扭转现象,但从我国机器视觉系统成本结构来看,就会发现,零部件环节的占比超过60%,底层软件系统开发占比达到19.88%。其中,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