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光源打光技巧

视觉光源打光测试 siaote 2023-04-11 01:54 260 3
视觉光源定制

本文目录一览:

拍摄静物打光技巧

所以这篇文章我打磨良久,续写和推翻很多次,直到我满意到半夜爬起来看一遍对自己啧啧称奇才睡得着,对于我这种有完美强迫综合症的人来说,没有好到让我发点神经的东西,都不算是我的作品。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拍摄静物打光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也许是工科出身的缘故,相较于艺术,我可能更擅长用理性来思考。玩摄影的这几年我看过很多教程,后期的也好,前期的也罢,其最大的弊病在于它们只教会你怎么做,并没有教会你为什么这么做,一个只会学习而不会探索的人,最终只能止步于别人所划的圈子之内,一个只懂得伸手而不会自己去打渔的人,最终只能拾人牙慧,吃的也是残羹剩饭。跟着我的思路,从观察到实验,从思考到实践,他们告诉你怎么做,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

最近我会写一系列有意思的教程,当然也期待某一天这些我拍的,我想的东西能集结成册出版成书,将思考的精神延续下去。

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你从未见过的思考。

现在坐在电脑前的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突然停电了,电脑屏幕黑了下去,窗帘拉紧着,一丝光也透不进来。眼前一片漆黑,睁着眼睛和闭着没有区别,你突然开始明白,周遭的事物,面前的电脑,右手边的台灯,你的双手都是真真实实客观存在的,而它们的消失,是因为没有光。光从光源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再从物体反射到你的眼睛里,你的观察角度、光与物体的角度、光的大小强弱、物体的质地都决定了你眼里事物的样子,我们从光源开始,逐步弄明白其中的关系。

一个光源,拿电灯泡来说,它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1、强弱:50W没有100W亮。

2、颜色:钨丝灯的颜色比日光灯黄。

3、大小:钨丝灯比日光灯小。

一、光的强弱:

通过常识,我们知道光的强弱有如下两个特点:

1、光源离物体越远越弱、越近越强,光以指数衰减,十分迅速。

2、光源功率越高,光越强。

在此之上,通过分析我们又有以下结论:

1、光越强,物体被照亮部分越亮,影子越明显。

2、当物体的亮度过亮时易影响曝光,比如亮部要正常曝光则暗部会欠曝,暗部要正常曝光亮部会过曝,影响整个图片高低光的宽容度。

3、当物体的亮度过低时,为了正常曝光,在光圈感光度不变的情况下易照成快门过慢导致模糊,在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易照成感光度过高而产生更多噪点和更低的画质。

二、光的颜色

通过常识了解,做出如下分析:

1、不同颜色的光交汇处会产生颜色叠加效果,例如红光与黄光叠加的地方出现橙光,原则符合加色原理(给出百度百科链接)。

2、不同颜色的光于物体本身会发生颜色叠加效果,其原理同上。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

1、若是想要还原物体的本来色彩,最好使用色温稳定的白光,因为白光拥有几乎可见光的全部光谱,可使物体反射出真实的色彩。

2、若有多个光源并需保持物体的本来色彩,最好使用色温相同(同厂家同型号)的光源,以防因光源产生色差。

3、因尽量减少环境光的影响,因为环境光的色温无法预知,可以使用摄影棚、光箱等封闭设备,或者用黑卡、纸板遮挡多余光线。

三、光的大小

1、点光源:

要深刻理解光对物体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光的本源出发,光源有很多种:太阳、白炽灯、LED灯、日光灯等等,它们都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点光源组成。在此引入点光源的概念,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点光源无限小,没有长度、宽度及厚度,它是分析需要引入的一个概念。

(2)点光源向所有方向均匀发射,密度均匀,布满整个空间,不存在有地方有,有地方没有的情况。

(3)点光源发射的光光强相同,即不存在哪里更亮,哪里更暗的情况。

2、光向量

点光源发出的无数条光线,称之为光向量,向量既是有方向的量,属性有二,一为方向,一为量,量是向量的长度,用以表现光的强弱。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光向量只沿一个方向传播,即不会出现半途折返的情况,除非有物体使它改变方向比如镜子。

(2)光向量沿直线传播,即不会发生扭曲、S型、转圈的情况,虽然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光线会扭曲,但其本质是引力场扭曲了空间,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再说其影响极小,可以忽略不计。

(3)光向量在传播过程中会迅速衰减,即沿着光向量的方向光强逐渐减弱。

3、光源的简化

由于光线是无限多的,所以对其分析十分复杂,为了更顺利的进行分析,在此我们要做一些简化。

(1)点光源的简化

光源的发散是立体的,是向三维空间内的所有方向(图1),为了便于分析,在此我们将其简化为一个二维的传播方向(图2),又因为物体一般只会在光源的一侧,且台灯、闪光灯、日光等都只会朝一个方向照射,故再将点光源简化为向单独一边传播(图3)。

(2)面光源的简化

由于点光源是无限小的,所以无论一个面光源有多小,它都可以看成是无限多个点光源组成的。而面光源有可能是曲面或者是不规则的面,为了便于分析,在此我们将其简化为纯平面(图1),可以想象这个纯平面垂直于屏幕,那么它在屏幕上的投影,即在二维上的表达是一条直线(图2),这也是为了与上述的点光源简化相配合。但是这样的光源的点光源个数为无穷个,仍然无法分析,故再将其简化,用有限个点光源代替面光源(图3),因为面光源的光线均匀,故点光源的间距相同。

4、点光源分析

要分析复杂的情况,必须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分析,然后拓展推广到一般情况,所以我们从点光源开始分析。首先画出最简单的情况,即点光源与一个不透明物体(图中灰色三角形区域),如下图:

由于前文提到的光向量向所有地方均匀发射,布满整个空间,所以在光向量能达到的地方均被照亮,在不透明物体的遮挡下,光向量到达不到的地方出现阴影,且因为光向量沿直线传播,故点光源与物体边缘的连线(图中虚线所示)之内便是阴影,阴影的边缘是一条直线。

可以明白,要研究点光源的影响,其重点就是研究点光源与物体边缘的连线(图中虚线所示)。

5、面光源分析

通过之前的简化,面光源被简化为数个点光源,数个点光源同时叠加的情况比较复杂,在此引入一种研究方法,既通过Photoshop中的图层叠加,用纯黑(RGB:0,0,0)模拟完全黑暗的情况,那么假设一个光源的亮度以50%透明度的纯白(RGB:255,255,255)表示,并假设光向量整个平面上亮度相同不衰减,通过多个图层叠加,我们可以大致模拟多个点光源同时作用下的情况,具体如下:

图中圆形背景为纯黑,每一个圆都是一个点光源的作用区域,而相交部分会更亮,用来模拟光源互相叠加的情况。

为了使分析更加简便,我们对面光源与物体的关系做如下简化:

(1)只分析纯平面光源:因为光源是均匀充满整个空间的,想象一个密闭的空间,如果不考虑光的强弱,那么点光源无论在哪个位置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曲面还是不规则面都相当于一个平面。

(2)只分析光源与物体平行的情况:当面光源不与物体平行,比如一边离物体近,一边远时,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不同远近的光源分别分析,而每一侧又与平行的情况类似,故只需分析平行的情况。

(3)只分析二维平面上的情况:三维的不同情况也就是(第三节.光源的简化)中面光源不垂直与屏幕平面的情况,其实也就是靠近屏幕的光源与远离屏幕的光源,j距离物体距离不同,在(2)中已经分析,故只分析二维平面的情况。

接着,我们引入由5个点光源组成的面光源,具体如下:

我们将点光源与物体边缘分别连线,再通过PS的图层叠加,可以发现从阴影到亮部出现了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亮度从亮处依次递减直到纯黑,对比点光源的图,可以明白层次的产生是由于点光源个数的增多,虚线以内的部分产生了叠加,发挥想象力,当面光源不再是由有限个点光源替代的时候,无数个层次将会覆盖整个α角,阴影到亮部之间将会产生柔和的渐变效果。通过高斯模糊来模拟这一情况如下:

可以明白,这个阴影到亮部的层次就是一个渐变,它将覆盖整个α角。

6、面光源大小分析

参照上面点光源的图,可以发现点光源是没有这个渐变的,因为它只有一个点,或者说,可以看成是一个面光源,而点的间距为无穷小(其实当间距小到等于0时就相当于是一个点光源),那么我们猜想,当点光源的间距进一步增大时,这个阴影是否会越来越柔和。

通过增大5个点光源的间距,我们可以研究大面积光与小面积光之间的区别,具体分析方法同上,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同理,做高斯模糊如下:

从图中可以发现,当光源面积变大时,阴影到亮部的层次间隔变大,即α角增大,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渐变仍会覆盖整个角,故此时相对较大的光源,阴影大小收缩,且阴影变得柔和。对比上面小光源的例子可以发现,小光源产生的阴影硬朗且阴影大, 这都与α的大小有关,α大的时候阴影柔和,小的时候硬朗。

这时我们得到如下重要的结论:

α角越大,产生的阴影越小越柔和,即光越“软”,α角越小,产生的阴影越大越硬朗,即光越“硬”。

7、面光源距离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明白光的柔和程度与α角有关,那么α角由什么因素决定,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将前面的图简略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α角的大小既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图中粗线画出),学过几何的人都知道,决定α角的是两个因素:高和底边。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大小就是光源面积的大小,高就是光源与物体的距离:

(1)高不变,增大底,即光源面积变大,α角增大。

(2)底不变,增加高,即面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增加,α角减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源面积越小,α角越小,光越“硬”

※光源面积越大,α角越大,光越“软”

※光源距离物体越远,α角越小,光越“硬”

※光源距离物体越近,α角越大,光越“软”

注: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光源的面积在实际运用范围内考虑,极限情况较为复杂,在此不讨论。

8、实例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大,其相对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大光源,但是由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十分遥远,是太阳直径的215倍大(日地距离是是变化值,以平均值算),所以太阳相当于一个点光源,当万里无云晴空万里的时候,我们的`影子、建筑物的影子,总是硬朗而对比强烈,这就是所谓的较”硬“的光,眼前的一切质感和立体感都十分强烈。然而阴天时,我们明显感觉到一切都柔和了许多,这是因为太阳把云层照亮,此时云层变成光源,这个光源十分巨大,所以阴影柔和到几乎没有,而质感和立体感也不很明显,这就是所谓的较”软”的光。

为了验证以上结论,取一个非透明实物(小痰盂),将条形台灯(大光源)从斜上方照射物体,并拍照(左图),此时为了实验的单变量性,保持其它元素不变,只用不透明遮挡物将光源遮挡成狭窄的细缝(小光源),并拍照(右图),通过实际拍摄,所产生的效果如下,可以在图中看到,左边的影子与右边相比小且边缘柔和,右边的影子大且硬朗,通过对比分析图,与实验结果大致相同。

9、总结

由上分析得出了下结论:

(1)光源越大,物体的阴影越柔和。

(2)光源越小或者离物体越远,物体的阴影越硬朗。

由这两个结论,我们可作如下推广运用:

(1)小光源拥有硬朗而大的阴影,适合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表面的起伏,比如沙丘、山峦,在晴天的效果明显比阴天来的雄伟壮丽。这是因为人对立体感的感觉是通过光线的明暗来判断的,阴影硬朗,明暗区分度大,从而立体感更强。

(2)大光源拥有柔和而小的阴影,立体感很弱,适合表现物体的柔和感,比如女性脸庞的柔美。

家庭拍摄技巧

保持眼睛水平线的拍摄位置改善肖像摄影的最简易方法是从被摄者的眼睛水平线开始。比如,给小孩子拍照时,你就要弯下膝盖甚至腹部,使相机与小孩的眼睛大体上处于同一水平上。无论朝上还是朝下拍摄都会使被摄者失真变形,而且相机靠得越近,失真就越厉害。以眼睛水平线拍摄被摄者时,拍摄的照片会显得更加“亲切”,这是因为观众会感觉到他们观察的被摄者的“眼睛”,而眼睛往往是一个人最生动的地方。

先背景,后人物

如果不当心的话,背景可以影响整张照片的效果。明亮的色彩、闪亮的物体或被摄者身后的一大群人都会影响整张照片的视觉感受。因此,在拍照前,你应该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背景的处理上,先选择背景,再考虑人的神态和位置。选择背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靠近被摄者:靠近被摄者,并让被摄者而非其它东西占满整个取景器。当使用能进行变焦或可使用可互换镜头的相机时,你可以使用切换到长焦端,以放大取景器中被摄者的大小。

改变角度:向左、右、上、下变换拍摄角度都可产生不同的背景,因而在通过取景器进行取景时,应尽量多变换角度,以选择最好的拍摄位置。

大光圈:大光圈使背景位于焦点之外,以使模糊、显得缓和而不会太引人注目,从而强调被摄者。

注意防止“红眼”

使用带内置闪光灯的相机时,往往会产生红眼这一令人不悦的现象。它是在被摄者的瞳孔放大、而内置闪光灯照亮眼睛的血管时产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室内照明情况,以缩小瞳孔或使用相机的红眼减轻闪光模式。

用强制闪光完善光影平衡。“强制闪光”是指即使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相机也能进行闪光。强制闪光用于照亮阴影,并将光滑表面反射的光线“添加”到被摄者的眼睛上(这能使被摄者的眼神更加吸引人),它对于去除在正午高照的太阳在眼睛或鼻子下留下的阴影非常有用。

自拍也是很有用的

现在的大部分相机都有内置自拍器,该功能可让快门释放延迟数秒,这段时间可你离开相机进行其它活动,一般来说,你要用三脚架来固定相机以获得最佳效果。没有三脚架的话,你可以将相机放在稳固的物体上。自拍还可减少相机的轻微振动,从而提高成像的精细度。

好构图带来好效果

好的构图是影响肖像摄影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身体是垂直的,因为当你想拍摄被摄者的全身时,最佳构图应该是竖构图。

人像摄影并不仅仅是拍摄人像

既然家庭相册是纪念照片集,那么你的家庭人像拍摄也不应只局限于外出时拍摄,你可以在生活中随时拍摄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日常生活照,这些除了摄影的内涵外,更重要的是照片背后的有趣故事。要使你的家庭相册成为含金量很高的珍藏品,那么拿起你的相机,随时准备拍摄!

摄影灯光的6种打法是什么?

一、 三点照明

三点布光是任何一名摄像人首先学会的布光方法,它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无论是拍摄对话还是访谈,用这个简单的原则就能轻松设置出漂亮的人物形象,并让人物看起来健康、自信、并且具有说服力。

二、魅力照明

魅力布光是一个更讨人喜欢的照明方式,来自高角度的单一主光创造了一些阴影,当你找到正确的高度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眼窝处的阴影,同时照亮面部的主要部分,这也让对象的面部看起来比三点布光更加立体和生动。

三、眼神光

在摄影中,眼睛是塑造人物的一大利器,是炯炯有神还是目光呆滞,全在于你对眼神光的把握。

四、低角度照明

从下往上打光往往在恐怖片中才出现,因为在这种方式下人会显得面目可憎。如果不是出于剧情需要,一般来说应该极力避免这样的打光方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在很多时候你无法避免从下往上的光线,比如当人物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或看手机时,你就需要模拟这种效果。

低角度布光的方法很简单,使用摄影灯加上柔光纸即可,柔化的光不至于产生过于极端的可憎面目。而为了稍微提高一点额头部分的亮度,你可以在前部上方增加一块反光板,对面部的上半部分提供一定的填充。

五、背景分离

因为大多数初学者在学习用光时,注意力都集中在光影的塑造,想着怎么打光才会比较好看,却忘了光影还能塑造主体,去突出画面的表达,而分离背景就是最关键的一步。

以最常见的人像为例,当光源较为集中、且模特离背景较远时,背景就很容易和主体混在一起,消减了轮廓,让主体显得比实际更庞大。在特殊需求下,这会增加画面表现力,但通常来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六、 双背光照明

比起传统的三点布光法,双背光照明显然更酷。两侧的高亮轮廓和面庞的阴影突出了人脸的线条,给予人物的强大、精干和自信的感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发需要被扎起露出侧脸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这种照明的设置方法也相当简单,在背后设置两个对称的背光,每个背光单元都由两支摄影补光灯管组成,竖向放置。

静物摄影灯光技巧基础1:巧妙打灯突显金属质感。

金属表面容易反光,而且会把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反映到表面上,所以拍摄金属一般是在昏暗环境里,用全包式或半包式打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拍摄金属物品重在突出金属质感与立体感,应根据金属色彩选择单一背景,以有效的突显主体。

静物摄影灯光技巧基础2:逆光展现玻璃通透质感。

逆光拍摄是将被拍摄体至于相机与光线中间的一种方式,属于比较难掌握的光线。不管是风景还是物体以及人物,运用逆光拍摄方式是常见的拍摄方法之一。在静物拍摄中,利用可以有利于体现玻璃制品的通透感。

静物拍摄灯光技巧基础3:利用阴影表达物品的厚重感。

这种方法是保护物品避免被光线直射还有是想要体现出物品的厚重。这种方法可以不用闪光灯或者不方便外接光源的情况,就地取材利用周围可以借助的光源进行拍摄,将物品最真实的光影呈现在画面里,结合阴影即可体现出厚重感。

静物拍摄灯光技巧基础4:利用倒影体现立体感。

这种方式多用于拍摄产品和建筑物,下雨是很普遍的拍摄静物的方法。拍摄时由于光线较暗,闪光会影响画面效果甚至会导致画面曝光失去美感。

强烈的明暗反差和光影变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视觉效果,可以选择点测光。为了让画面色彩更明亮,适当的调整白平衡,并借助光影效果衬托出物体的立体感。

灯光摄影技巧

灯光摄影技巧

在人像摄影灯光照明中,不同的布光方法可以营造出各种气氛的效果。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灯光摄影技巧,希望你会喜欢!

灯光摄影技巧

1. 一个柔光灯

A:柔光灯

这是最简单的布光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常用的,只需要一个柔光灯就可以。放到模特的左、右任意一侧即可,柔光灯要放到比模特高一点,从上方45度角方向打下来。

2. 加亮

A:柔光灯,B:反光板

如果觉得只用一个柔光灯太暗的话,可以放一个反光板在主灯的对面。折射部分光线,让需要突出的细节部分拍摄得更清晰,将整个主体加亮。

3. 加强对比

A:柔光灯,B:黑色反光板

使用反光板的目的是增加亮度,而使用黑色反光板则相反,枝术上来说它的作用不是反光,所以你也可以称之为“减光板”或“吸光板。使用黑色反光板的原因是要降低主体一侧的亮度,让照片的对比效果更突出。

4. 背光式

A:柔光灯,B:背灯

如果想为照片加入一点不同的效果可以使用背灯,突出模特头发的层次,同时高光也可以突出模特的身材。

5. 侧光

A:柔光灯,B:侧光

柔光灯的强度应该比侧光强,侧光可以为模特正面补光,减少明暗对比度。

6. 三灯

A:柔光灯,B:颜色侧灯,C:颜色侧灯

在模特身后加上两个不同颜色的灯光可以为照片做出特别效果,非常适合拍摄时装时使用。

实用摄影灯光技巧

观察光源

现实生活的照明光源大体上可以划分为自然光和人光灯两大类。自然光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太阳光。人工光中有钨丝灯、日光灯、公路上的水银灯。

在影视灯光领域中,影视场面有必要明确和设定“光源”环境。特别是人工光源的场合,是钨丝灯还是日光灯?不同的设定所产生的气氛完全不同。

我们来看这个场景(下图1.2)前景有三条马路,两侧马路是蓝色的,中间的马路是黄色的。选在这个地方拍摄,如果光源不确定,稀里糊涂地拍摄一个一个镜头,连接起来会乱七八糟,发生跳光现象。

色温

色温是一种表达“有色光”的方法。

最通俗的解释,色温就是“光的颜色”。低色温是红色的,高色温是蓝色的。

最通俗的解释,色温就是“光的`颜色”。低色温是红色的,高色温是蓝色的。

生活中的光线都具有偏色特征,称“有色光”,只是人们已经养成习惯把“有色光”看成“无色光”。任何人都无法看到“有色光”,即使戴上有色眼镜,一旦佩戴时间长了,适应后也会感到没有颜色,对这个世界的光影仍然“感到正常。

我们拍电影需要一个稳定的”有色光”,不然拍到影像一会红颜色,一会蓝颜色,没法欣赏。一般我们选择稳定的“有色光”,有高色温光源5500k和低色温光源3200k这两种。于是制作灯泡的商人就制造了用于拍摄电影的两种灯泡。随着影像文化的普及,高色温光源5500k和低色温光源3200k作为两个标准也渐渐普及,成为影视常识,并且利用这个“常识”可以玩弄一番“光色”,给影像添加味道。

高色温光源5500k

太阳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大约是5500k的色温度。这种光叫“日光”,所谓“阳光直射”、是太阳直接照射时的色温度。多云天气,日光通过云层时,色温温度大约达到6000k以上。

低色温光源3200k

钨丝灯的光源的基本色温是3200k,但是灯泡长时间使用会老化,其色温就会降低一些。

实际生活中的光源很微妙。日光灯可分为白色、昼日色。在影视制作中那些比较专业的日光灯,以A的数量来评价荧光管,AAA表示级别高,称为3A荧光管。其色温比较好,大约是4500-4800,这些色温值,因灯管寿命和清洁等因素会有所变化。

正常光源的概念

摄影的“正常光源”概念,是指通过校正“有色光”,可以正确还原物颜色的光源。例如数码摄影机能在自动白平衡设定之后可以把“有色光”自动校正成为“无色光”。

玩弄色温度(WB)

在数码摄影中可以利用色温特征来再现特定的光源,这是色温运用的技法。具体作方式是在调整白平衡时,用偏暖色的白纸作为“白标准”来拍摄,摄像机会偏向冷色调,同理,用偏蓝的白纸作为“白标准”来调整“白平衡”,摄像机会偏向暖色调。也可以在制作后期通过电脑来调整画面的颜色。

如果想再现月光的味道,可以依靠照明来表现,照明光线比摄像机“白基准”色温提高1000-2000K、颜色会发蓝。画面带有蓝的色调,可以明白地表达夜晚气氛。

如果你想要再现爱迪生电灯泡那种橘黄色的感觉,例如场景为饭店、酒吧等这些场所的布光,可以把“白基准”色温降低500k左右。如果设定场景为商品展现厅也要降低色温。事实上,许多高档商店内部安装调光设备,把照射商品的照明降低一些色温来吸引顾客的眼球。专家认为:用橘黄色光线作为记忆色来展现商品其效果最好。

布光本意

打光是保证必须的光亮

在光亮不足的环境下不能随心所欲拍摄。灯光可以提高环境的亮度,保证必要的感光度。

打光是促使颜色鲜艳

影像的颜色和拍摄时充足的光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是没有充足的光亮,无法指望颜色饱满。要是暗处没有基本光照,所拍出的影像就会黯然失色。

打光是视觉创意

导演对光效的设想是一种场面调度,称“视觉诱导”,光线的安排是不可缺少的。灯光可以改变所拍摄的事物,并且让观众对现有的生活印象由灯光来决定的。

;

摄影中有什么简单的布光技巧?

1. 用手拿着两个闪光灯

直截了当,相当简单,却又有不错的效果。

2. 顶上灯光投影

看起来是倒影,实际上是投影,来自杯子顶上的灯光。

3. 辅助光源显轮廓

透过高光及反光板,加上辅助光源,让花瓶每一条坑纹都能在画面中突显出来。

4.透明 灯箱

直接把物件放在透明灯箱之上。

5. 点光与投射光

点光源与投射光源结合,这是个复合光源,需要自己动手制作。

6. 低位三块反光板

低位用上了三块反光板,效果相当出色,很饱满的感觉。

7. 上下光源

上下两个光源,顶光加上柔光罩以确保主体的曝光,在透明盒子下的光源,则使画面很闪亮。

8. 对角线布光

有点传统的人像摄影灯光手法,左边这么近的柔光罩是重点。

10. 黑卡纸

重点是使用了大量黑色卡纸,以遮挡多余的光线,让拍摄主体非常突出。

评论区

精彩评论
  • 2023-04-11 02:20:04

    下雨是很普遍的拍摄静物的方法。拍摄时由于光线较暗,闪光会影响画面效果甚至会导致画面曝光失去美感。强烈的明暗反差和光影变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视觉效果,可以选择点测光。为了让画面色彩更明亮,适当的调整白平衡,并借助光影效果衬托出物体的立体感。灯光摄影技巧 灯光摄影技巧 在人像摄影灯光照明中

  • 2023-04-11 07:46:14

    脑前的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突然停电了,电脑屏幕黑了下去,窗帘拉紧着,一丝光也透不进来。眼前一片漆黑,睁着眼睛和闭着没有区别,你突然开始明白,周遭的事物,面前的电脑,右手边的台灯,你的

  • 2023-04-11 12:25:16

    建筑物,下雨是很普遍的拍摄静物的方法。拍摄时由于光线较暗,闪光会影响画面效果甚至会导致画面曝光失去美感。强烈的明暗反差和光影变化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视觉效果,可以选择点测光。为了让画面色彩更明亮,适当的调整白平衡,并借助光影效果衬托出物体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