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结构光光源

本文目录一览:
- 1、屏幕指纹和3D结构光相比,哪个成本比较高呢?
- 2、同样是3D传感技术,TOF和结构光到底哪一个更具有优势?
- 3、手机3d结构光是什么 现在你弄懂了嘛
- 4、结构光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
- 5、手机中的3D结构光是用来干什么的?
屏幕指纹和3D结构光相比,哪个成本比较高呢?
而目前来看的话,屏下指纹主要分为超声波屏下指纹以及光学屏下指纹。相比来说光学屏下指纹确实在成本上能够更低一些,而且技术难度也不是特别难,相比于超声波指纹来说明下,指纹识别技术应该是最便宜的。
超声波指纹识别相比于屏下指纹来说,技术难度确实提升了。我们知道,光敏屏下指纹其实是在屏幕底下利用OLED屏幕的透光性,然后有一颗镜头拍摄到手机的纹理,在于储存的信息进行对比。
而超声波屏下指纹显然就要复杂一些。它是利用传感器主动发出超声波,穿透屏幕及玻璃达到人体皮肤,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利用指纹表面与空气密度的不同从而构建出3D指纹图像,与指纹信息做比对!
那么超声波指纹也就解决了很多难题,比如说湿手解锁等等一些问题,综合来说的话,无论是安全性还是技术难度相比于你屏下指纹都要高很多。
不过综合来说的话,三d结构光技术才是难度最大的,首先三d结构光涉及到多个元器件,嗯,通俗来说的话也就是通过伞般投射仪将,不可见光线投射到人脸上,然后绘制出三d人脸的模型与之前录入的模型进行对比。
不过说起来这么简单,但三d结构光技术的难度确实太大了,相比于屏下指纹以及超声波指纹识别来说,技术难度确实提升了太多目前国内的厂商也不过几家拥有这种技术。
3D结构光解锁相比屏幕指纹(超声波屏下指纹、光学屏下指纹)成本要高很多,安全性也要高一些。目前,在3D结构光方面,苹果和华为做的是最好的,下文具体说一说。
3D结构光
3D结构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近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纤,投射到被拍摄物体,由专门的红外摄像头采集成像。3D结构光采集的图像具有深度信息,便获得了被拍摄物体的三维结构,由于采用了红外线,因此在黑暗环境中也能顺利解锁。
采用3D结构光技术的手机,大多数使用了刘海屏屏幕,用于安装3D结构光解锁必备的硬件。
光学屏下指纹
光学屏下指纹在生活中最常见,比如我们上下班打卡的打卡机就采用了光学指纹识别技术,主要依靠光纤反射来探测指纹回路,实现指纹识别。
手机采用的光学屏下指纹,大多是通过OLED屏幕实现,OLED屏幕具有自发光的特点,借助手机屏幕的光作为光源。由于OLED屏幕像素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能够保证光学透过。手指按下屏幕时,OLED屏幕发出光线将手指区域照亮,照亮指纹的反射光透过屏幕像素缝隙放回到屏下的传感器,实现屏下指纹识别。
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解锁
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解锁基于超声波技术,而不是光源。通过传感器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并且接受回波。利用指纹表面皮肤和空间之间密度不同构建出一个3D图像,达到屏下指纹识别的目的。
超声波屏下指纹解锁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抗污渍能力较高,即便是屏幕是湿的,仍然能够实现完美解锁(光学屏下指纹无法实现)。由于识别的3D指纹图像,安全性相比光学屏下指纹解锁要高很多。
总之,3种解锁技术,指纹式屏下指纹解锁的安全性、易用性要高于光学屏下指纹解锁,3D结构光解锁的安全性和易用性高于指纹解锁,但是3D结构光由于技术原因,只能通过“刘海屏”实现,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可能实现“隐藏”。
肯定3D结构光要贵非常多,其实很好做对比,就拿小米8类比,小米8标准版2699元,小米8屏幕指纹版2999元,就是需要一个屏幕指纹模组,300元的差价!而且去年屏幕指纹版还没有普及,今年成本会更低,3D结构光也可以类比,透明 探索 版8 128GB 3699元,除去6GB到8GB的300元差价,3D结构光也就值400元左右!
但是,我们要清楚,3D结构光的技术难度要高很多,不是谁都能做出来的,目前除了苹果,只有华为mate20pro、oppo findx、小米8透明 探索 版支持,其他机型全部不支持!而屏幕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今年旗舰机的标配!所以,今年华为p30pro的价格肯定是偏高的,取消了mate20pro的3D结构光和2k屏幕,成本要降不少!
毋庸置疑,肯定是3D结构光的成本更高,屏幕指纹现在很多厂商的手机都在使用。而3D结构光,目前投入市场的手机使用这种技术的只有OPPO Find X、小米8 探索 版、华为Mate 20 Pro、iPhone XS。
3D结构光,这种技术通过光学来获取到被拍摄的物体三维结构,进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建模化以及深度化的分析与应用。好比如:某些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就是采用了3D结构光。而这一技术比目前智能手机上2D的人脸解锁更安全,并且人脸解锁的失误率为百万分之一,其次这项技术的技术门槛也很高。
目前掌握3D结构光的核心技术手机厂商国际上只有华为公司和苹果公司,其他智能手机厂商采用的3D结构光模组都是通过高通公司等厂商联合一起开发的3D人脸识别模块。而且目前3D结构光模组产量有限,价格上非常昂贵,基本上国内只有高端机上才会采用。
华为Mate 20 Pro的3D结构光技术能够精准快速的识别人脸信息,然后对获取的人脸信息进行建模以及深度分析,甚至现在的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可以适应人脸的一些表情变化,基于此,3D人脸识别技术也就应运而生。这一项技术可以使用在手机解锁方面,也可以支持手机支付,而扫脸支付也正是其功能之一。
当然华为Mate 20 Pro还有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两种解锁方案配合,可以让用户的体验感更好。
至于屏幕指纹技术,这种解决方案相对成熟许多,而国内的很多中端品牌的手机一般都会集成这种技术,比如小米系列手机。
些许拙见,供您参考。
从事互联网开发多年,欢迎大家骚扰
感谢您的阅读。
3D结构光是要成本高一些,但是他的安全性也是更高了。怎么去判断一项新技术成本如何,大概率上我们可以根据年度旗舰机是否搭载这项技术,以及当时的售价来看,年度高端旗舰机一般可以认为是手机厂商当时可以量产的最新技术能力,所以匹配的机型越是高端,代表该技术难度越是大,自然成本越是高了。
小结
屏下指纹技术现在在中端机型比比皆是,而3D结构光确不是这样,只有在高端机型才能见到,这也说明了3D结构光成本更高了。
我们首先对这两者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 3D结构光 :是通过近红外激光发射器发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纤,投射到被拍摄物体,由专门的红外摄像头采集成像。3D结构光采集的图像具有深度信息,便获得了被拍摄物体的三维结构。
屏幕指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一. 光学屏下指纹 :主要依靠光纤反射来探测指纹回路,实现指纹识别。
二. 超声波式屏下指纹 :基于超声波技术,通过传感器向手指表面发射超声波,并且接受回波。利用指纹表面皮肤和空间之间密度不同构建出一个3D图像,达到屏下指纹识别的目的。
综合分析,3D结构光比起屏幕指纹还是要复杂得多,因此,它的成本相比于屏幕指纹也会较高。
看一下国内厂商主流的解决方案就知道了:横向震动马达不用,成本太高参数不明显。双ois光学防抖不用,成本太高又不是不能用。3D结构光成本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当iPhone为了Face ID坚持刘海屏的时候,国内厂商要么做不到,要么做到了买不上价钱。于是就用屏幕指纹,然后在全面屏解决方案上想办法让用户掏钱。
首先3D结构光的成本比屏下指纹要贵的多,这个可以从华为手机的维修配件价格上反映出来。
其次,大家对3D结构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3D结构光和屏下指纹来比较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不管是屏下指纹还是电容指纹,它们的实质或者说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两个:一个是安全支付,另一个是手机安全解锁。只是屏下指纹在物理应用形态上更有 科技 含量一点。
3D结构光的出发点是瞄准金融安全级别的刷脸支付的,相对于指纹支付、密码支付它更快捷更方便,更有发展前景。如果说屏下指纹只是应全面屏的需求进行的技术改良的话,3D结构光则是未来的方向。手机解锁对3D结构光来说只是一个附带的小功能,一旦刷脸支付广泛应用,无论任何指纹技术都可能要消失了。
说到3D结构光,这里不得不做点小科普,苹果和华为的3D结构光是能实现安全支付的,而小米8 探索 版那款所谓的3D结构光是纯粹堆料,是弄不了刷脸支付的,这样的3D结构光等于是花大价钱弄了一个人脸解锁,其能力只是比普通的前置镜头面部解锁在黑暗情况下更轻易解锁而已,算是一个笑柄罢了。
肯定是结构光成本高。屏下指纹说白了就是在屏幕下面做一块透明基底,下面放cmos,利用oled的缝隙让光照到cmos上实现感光。成本主要在算法上,在于如何做cmos上成像的特征匹配。
结构光需要提供一个激光发射器、泛光元件等等,算法上比指纹识别更加复杂一些,而且使用的品牌不多,成本始终下不来。
同样是3D传感技术,TOF和结构光到底哪一个更具有优势?
3D结构光的原理,是发射衍射光斑到物体上,传感器接收到发生形变的光斑,从而根据光斑形变的量来判断深度信息。它所发射的衍射光斑在一定距离外能量密度会降低,所以不适用于远距离的深度信息采集。
而TOF技术是发射的不是散斑,而是面光源,所以在一定距离内,TOF的光信息不会出现大量的衰减,同时TOF感光元件的Pixel非常大,达到了10μm,对于光的采集有足够的保障,理论上只要提高发射端的功率,TOF的使用距离会非常远。
TOF 3D感应技术
前面说到了去年上海MWC上,vivo展出了屏下指纹,时隔一年,vivo再次在上海MWC上秀出黑科技:TOF 3D感应技术。同样是解锁,但是TOF 3D感应技术这次真的不一样。
与3D结构光相同的是,TOF 3D感应技术同样是三维的,能够获取精细的深度信息,所以安全性方面更加有保障。但是,相较架构光,TOF 3D有效深度信息点高达300000万,是3D结构光的10倍。
而且,相较3D结构光宽大的刘海,TOF 3D感应技术整体模组更小,所以其刘海面积也会相应更小。
另外,TOF 3D感应技术相较3D结构光识别距离更远,vivo称可以扩展至3米,大大拓展了使用场景,如3D试衣、3D拍照、MR体感游戏等远距离应用场景得以实现。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TOF 3D更具量产性。iPhone X是顶着有史以来售价最高的iPhone的名号发售的,这一点自然是受到无数消费者的吐槽,而iPhone X售价高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3D结构光量产难度大,而TOF 3D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量产难度相对要小很多,因此搭载TOF 3D的手机售价也会更加亲民,从而可以使更多消费者享受到这一技术。
最后,TOF 3D还有一个优势,其对于基线的要求基本为零,所以在机身ID设计上更加灵活,为未来手机形态提供了更多可能。
所以TOF更有优势。
手机3d结构光是什么 现在你弄懂了嘛
1、3D结构光是获取面部立体信息的最佳方案之一。打个比方说,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可以绘制浅海海底地形图的声呐系统,通过反射信息来确定深度。3D结构光则是通过人脸表现反射光线来确定深度信息的。
2、3D结构光的整个系统包含结构光投影设备、摄像机、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其过程就是投影设备发射光线到被测物体上,摄像机拍摄在被测物体上形成的三维光图形,拍摄图像经采集处理系统处理后获得被测物体表面数据。在这个系统中,当相机和投影设备相对位置一定时,投射在被测物体上的光线畸变程度取决于物体表面的深度,所以在拍摄图像中可以得到一张拥有深度的光线图像。
结构光技术是用来做什么的
它是一个视觉原理,是通过一个光源投射出一束结构光,打到想要测量的物体上表面,因为物体有不同的形状,会对这样的一些条纹或斑点发生不同的变形,有这样的变形之后通过算法可以计算出距离、形状、尺寸等信息从而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
3D结构光技术既不需要用很精准的时间延时来测量又解决双目中匹配算法的复杂度和鲁棒性问题,所以具有计算简单、测量精度较高的优势;而且对于弱光环境、无明显纹理和形状变化的表面同样都可进行精密测量。
手机中的3D结构光是用来干什么的?
3D结构光:TOF其中一种实现,利用一万以上个散斑 光点构造被拍摄物体3D模型,用于更安全的3D人脸识 别和物体建模(普通人脸解锁易被照片破解)
可见光全光谱+近红外光源
回复os上实现感光。成本主要在算法上,在于如何做cmos上成像的特征匹配。 结构光需要提供一个激光发射器、泛光元件等等,算法上比指纹识别更加复杂一些,而且使用的品牌不多,成本始终下不来。同样是3D传感技术,TOF和结构光到底哪一个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