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光源演示实验报告,条形光源图片

条形光源 siaote 2023-05-05 22:36 287 1
视觉光源定制

本文目录一览:

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报告单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二、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三、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课件出示:

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

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

(二)新授

1、猜测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我们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线,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是怎样传播的呢?请同学们在这两张图上,画出光是怎样传播的。

2)学生画出光的传播路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画)

3)汇报交流

4)提问:通过你在生活中的观察,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想法呢?

5)小组讨论并汇报

2、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测,你们想不想用实验的方法进一步的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

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你的猜测吗?

3)出示带孔的纸板、夹子、纸屏和手电筒。

4)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A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

枣轮信B将A中中间的纸板慢慢向右移动,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3、在再次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1)我们已经初步的验证了光的传播路线,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材料,你能用它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吗?(PVC弯管、直管)

2)学生设计实验

3)实验验证

4、其他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1)学生汇报

5、我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吗?

6、课件出示书上资料

介绍光速

同学们:你们知道光速有多大吗?

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第一个测量光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许多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准确,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较精确地测定了光速。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00000k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1秒钟内绕地球七圈半。地球上任意最远的两点之间光走一走只需1/15秒,眼睛眨一眨要1/10秒。可见光速之大。光从月球传播到地球只需1.3秒。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8min到达地球,如果一辆以1000km/h的速度行驶的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十七年时间才能跑完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

板书设计

推测:

2.3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直线传播的

验证:

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记录表

班级 组员 日期

所需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果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每张卡纸间隔15厘米,要排成整齐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目标:光是直线传播的 2、能力目标: ①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②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③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④利用桐祥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凳轮。 3、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②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③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善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早晨,太阳出来,房间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猜测:光的传播路线师:(放暗教室,演示。)请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的光在墙面上产生一个亮点。请大家猜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生:是沿直线传播的。[板书] 师:他的猜测正确吗?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请举例说明。生:见过,比如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直的。师:回答的很好,但要想确切了解光是直线传播的规律,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光是怎样传播的。 2、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①实验一: A、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利用这些材料来验证你们的猜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8——29页,阅读试验方法和步骤,分小组进行实验。)实验分两步进行: (一)将带孔的纸板中间的孔放在同一直线上。 (二)将第二或第三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观察光斑在纸屏上的变化。 B、生分组试验,师巡视指导。 C、汇报结果. D、小结。 ②实验二: A、师:我们已经初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材料你们能用它再来验证一下光的直线传播吗?(PVC弯管、直管)(提示: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 B、学生设计实验。 C、汇报验证结果。 3、总结:通过两组实验,同学们已经初步的了解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吗?请同学们下去以后自己设计试验来验证,然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三、拓展: ①利用这个道理,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生: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了影子。 ②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师: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留心观察过:下雨天在打雷时闪电和雷声实际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生:先看到闪电。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光的传播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大得多。 师:很早以前就有人对光速感兴趣,但测定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测光速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但遗憾的是他失败了。后来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测出的结果一次比一次精确,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请同学们看课本P29页的资料知识。)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验证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根据这一规律解释影子的产生。还了解了一些有关光的知识。对于光的知识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了解的,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借阅有关光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五、 板书设计: 光是怎样传播的我们的猜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们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光是怎样传播的实验纪录表班级____ 第__组 组长___ __年_月_日所需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及结果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 每张卡纸间隔15厘米,要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评。 要将第二或第三张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

跪求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光学

这是以前我们写的 你看看可不可以

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波长

08物理 杨贵宏

云南省红河学院物理系 云南 蒙自 661100

摘 要:这篇文章讲述了怎样利用透射光栅测量光波波长,以及测量时的细节,测量前的实验准备。

关键词:光栅,主极大,次极大,分光计,单色光,复色光

引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通常我们认为阳光是一种单色光[1](单一波长的光)。其实,笼罩在我们周围的光线本身是复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他是由不同波长波线的单色光组成的。

广义穗颂的说,具有周期性的空间结构或光学性能(如透射率、折射率)的衍射屏,统称光栅。光栅的种类很多,有透射光栅和反射光栅,有平面光栅和凹面光栅,有黑白光栅和正弦光栅,有一维光栅,二维光栅和三维光栅,等等。此次实验所使用的光栅是利用全息照相技术拍摄的全息透射光栅光栅的表面若被污染后不易清洗,使用时应特别注意[2]。

分光计是一种能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仪器,常用来测量材料的折射率、色散率、光波波长和进行光谱观测等。由于该装置比较精密,控制部件较多而且复杂,所以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调整,以便测量出准确的结果。

分光计主要由五个部件组成:三角底座,平行光管、望远镜、刻度圆盘和载物台。图中各调节装置的名称及作用见表1。

分光计基本结构示意图

表1 分光计各调节装置的名称和作用

代号 名称 作用

1 狭缝宽度调节螺丝 调节狭缝宽度,改变入射光宽度

2 狭缝装置

3 狭缝装置锁紧螺丝 松开时,前后拉动狭缝装置,调节平行光。调好后锁紧,用来固定狭缝装置。

4 平行光管 产生平行光

5 载物台 放置光学元件。台面下方装有三个细牙螺丝7,用来调整台面的倾斜度。松开螺丝8可升降、转动载物台。

6 夹持待测物簧片 夹持载物台上的光学元件

7 载物台调节螺丝(3只) 调节载物台台面水平

8 载物台锁紧螺丝 松开时,载物台可单独转动和升降;锁紧后,可使载物台与读数游标盘同步转动

9 望远镜 观测经光学元件作用后的光线

10 目镜装置锁紧螺丝 松开时,目镜装置可伸缩和转动(望远镜调焦);锁紧后,固定目镜装置

11 阿贝式自准目镜装置 可伸缩和转动(望远镜调焦)

12 目镜调焦手轮 调节目镜焦距,使分划板、叉丝清晰

13 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 调节望远镜的俯仰角度

14 望远镜光轴水平调节螺丝 调节该螺丝,可使望远镜在水平面内转动

15 望远镜支架

16 游标盘 盘上对称设置两游标

17 游标 分成30小格,每一小格对应角度 1’

18 望远镜微调螺丝 该螺丝位于图14-1的裂族磨反面。锁紧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 21 后,调节螺丝18,使望远镜支架作小幅度转动

19 度盘 分为360°,最小刻度为半度(30′),小于半度则利用游标读数

20 目镜照明电源 打开该电源20,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绿斑及肆斗黑十字

21 望远镜支架制动螺丝 该螺丝位于图14-1的反面。锁紧后,只能用望远镜微调螺丝18使望远镜支架作小幅度转动

22 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锁紧螺丝 锁紧后,望远镜与刻度盘同步转动

23 分光计电源插座

24 分光计三角底座 它是整个分光计的底座。底座中心有沿铅直方向的转轴套,望远镜部件整体、刻度圆盘和游标盘可分别独立绕该中心轴转动。平行光管固定在三角底座的一只脚上

25 平行光管支架

26 游标盘微调螺丝 锁紧游标盘制动螺丝27后,调节螺丝26可使游标盘作小幅度转动

27 游标盘制动螺丝 锁紧后,只能用游标盘微调螺丝26使游标盘作小幅度转动

28 平行光管光轴水平调节螺丝 调节该螺丝,可使平行光管在水平面内转动

29 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 调节平行光管的俯仰角

实验原理:

图1中给出几条不同缝数缝间干涉因子的曲线.为了便于比较,纵坐标缩小了 它们有以下特点:

(1)主极强峰值的大小、位置和数目

当 ( )时, , ,但它们的比值 ,这些地方是缝间干涉因子的主极大(多缝衍射图样中出现一些新的强度极大和极小,其中那些较强的亮线叫主极大,较弱的亮线叫次极大)。 意味着衍射角满足下列条件:

(1)

(1)式说明,凡是在衍射角满足(1)式的方向上出现一个主极大,主极大的强度是单缝在该方向强度的 倍。主极强的位置与缝数N无关。主极强的最大级别|k|d/λ。

(2)零点的位置、主极强的半角宽度和次极强的数目

当Nβ等于π的整数倍但β不是π整数倍时,sinNβ=0,sinβ≠0,这里是缝间干涉因子的零点。零点在下列位置:

sinθ=(k+m/N)λ/d (2) 其中k=0,±1,±2,…;m=1,…,N-1.

所以每个主极强之间有N-1条暗线(零点),相邻暗线间有一个次极强,故共有N-2个次极强。

半角宽度公式为: △θ=λ/Nd•cosθk。 (3)

主极强的半角宽度△θ与Nd成反比,Nd越大,△θ越小,这意味着主极强的锐度越大。反映在幕上,就是主极强亮纹越细。

上面我们只分析了缝间干涉因子的特征,实际的强度分布还要乘上单缝衍射击因子.在图1中所示 缝间干涉因子上乘以图1所示的单缝衍射因子,就得到图2[(a),(b),(c)]中所示的强度分布.从这里可以看出,乘上单缝衍射因子后得到的实际强度分布中各级说极强的大小不同,特别是刚好遇到单缝衍射因子零点的那几级主极强消失了,这现象叫做缺级.

在给定了缝的间隔d之后,主极强的位置就定下来了,这时单缝衍射因子并不改变主极强的位置和半角宽度,只改变各级主极强的强度.或者说,单缝衍射因子手作用公在影响强度在各级主极强间的分配.

如图3所示,设S为位于透镜L1物方焦面上的细长狭缝光源,G为光栅,光栅上相邻狭缝两对应之间的距离d 称为光栅常量,自L1射出的平行光垂直地照射在光栅G上。透镜L2将与光栅法线成θ角的衍射光会聚于其像方焦面上的Pθ点,由(1)式的光栅分光原理得

(3)

上式称为光栅方程.式中θ是衍射角,λ是光波波长,k是光谱级数(k=0、±1、±2…)。衍射亮条纹实际上是光源加狭缝的衍射像,是一条锐细的亮线。当k=0时,在θ=0的方向上,各种波长的亮线重叠在一起,形成明亮的零级像。对于k的其它数值,不同波长的亮线出现在不同的方向上形成光谱,此时各波长的亮线称为光谱线。而与k 的正、负两组值相对应的两组光谱,则对称地分布在零级像的两侧。因此,若光栅常量d为已知。当测定出某谱线的衍射角θ和光谱级k,则可由(1)式求出该谱线的波长λ;反之,如果波长λ是已知的。则可求出光栅常量d 。

实验进行步骤:

1.实验时分光计调节,

(1)粗调。

A,旋转目镜手轮,尽量使叉丝和绿十字清晰。

B,调节载物台,使下方的三只螺钉的外伸部分等高,使载物台平面大致与主轴垂直(目测)。

C,调整望远镜光轴俯仰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光轴尽量调成水平(目测)。

粗调应达到的要求:在载物台上放一个三棱镜。当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与望远镜光轴接近垂直时,应可以看到反射回来的十字像,十字像一般与分划板上的交点并不重合,至此粗调完成。

(2)细调。

A,使分光计望远镜适应平行光(对无穷远调焦),望远镜、准直管主轴均垂直于仪器主轴,准直管发出平行光。

B,使望远镜对准准直管,从望远镜中观察被照亮的准直管狭缝的像,使其和叉丝的竖直线重合,固定望远镜。参照图3放置光栅,点亮目镜叉丝照明灯(移开或关闭夹缝照明灯),左右转动载物平台,看到反射的“绿十字”,调节b2或b3使“绿十字”和目镜中的调整叉丝重合。这时光栅面已垂直于入射光。

用汞灯照亮准直管的狭缝,转动望远镜观察光谱,如果左右两侧的光谱线相对于目镜中叉丝的水平线高低不等时(如图3),说明光栅的衍射面和观察面不一致,这时可调节平台上的螺钉b1使它们一致。最终使 光栅面衍射面应调节到和观测面度盘平面一致。

2. 测光栅常量d:只要测出第k可级光谱中的波长λ已知的谱线的衍射角 ,就可以根据(3)式求出d值。

(1).调节分光计按(1)步骤

(2).调节光栅位置

(3).用汞灯照亮准直管,转动望远镜到光栅的一侧,使叉丝的竖直线对准已知波长的第k级谱线的中心,记录二游标值。

(4). 将望远镜转向光栅的另一侧,使叉丝的竖直线对准已知波长的第k级谱线的中心,记录二游标值。

(5).重复第4、5步两次,得到3组数据。

3.光谱级数k由自己确定,由于光栅常量d已测出,因此只要未知波长的第k级谱线的衍射角 ,就可以求出其波长值 。

以知波长可以用汞灯光谱中的绿线( nm),也可以用钠灯光谱中二黄线 )之一。

3. 测量未知波长

(1). 用汞灯照亮准直管,转动望远镜到光栅的一侧,使叉丝的竖直线对准已知波长的第k级谱线的中心,记录二游标值。

(2).转动望远镜到光栅的一侧,使叉丝的竖直线对准以知波长的第k级谱线的中心,记录两游标值;将望远镜转向光栅的另一侧,同上测量,同一游标的两次读熟之差是衍射角 的两倍。

(3).重复第1、2步两次,得到3组数据。

实验数据:见实验数据记录表

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二 测光栅常量d实验数据

测量次序( )

1

2

3

表三 测量未知波长实验数据

测量次序( )

1

2

3

实验结果:

1.测量光栅常量

根据 ,由表二得到 的平均值

= (1)

由光栅原理 ,

因此有

又因为在此实验中 ,绿光的波线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d的平均值

(nm) (2)

2.测量蓝紫光的波长

根据 ,由表三得到 的平均值

= (3)

由于 ,得到

又因为在此实验中 ,光栅常量 nm,衍射角的平均值 ,因此得 的平均值

(nm) (4)

参考文献:

[1],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进清理, 黄晓虹主编. 基础物理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杨述武主编,王定兴编. 普通物理实验(光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条形光源的特点是什么?

特点:条形正态光源是较大方形结构被测物的首选光源;颜色可根据需求搭配,自由组合;照射角度与安装随意可调。  

 应用:金属、玻璃等表面检查;表面坦塌裂缝检测举信源;LCD面板检测;线阵相机照明;图像扫描。

科学实验报告单——光的传播

首先,说到光,很多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明亮的,温暖的,舒适的,给人希望的一种象征。但是又有多少人想过,光是如何照到我们身上,是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温暖,是如何从太阳上发出、穿越大气层来到我们身边的,然而我们,就将要探索光的传播,如果光这种物体不传播,那么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它的。

1.光的传播方式:

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依据,可以使用身边非常常见的——老师用的激光笔,当你打开激光笔并照相墙壁时,能隐隐约约的看见他的光源与墙壁照射上的那一个点中间是一条若隐若现的直线。

设计实验,①真空,真空的环境我们并不好去做实验证明,不过呢,我们可以在大脑中运用思想实验。  实验仪器:一个聪明的大脑。  实验步骤。根据我们生活中比较长见的,太阳的光芒,似乎都是一缕一束状的,特别是当清晨,我们还在房间里面睡觉时,光就会透过窗帘的缝隙,一束一束的照进来,散落在地上。所以我们对此猜测,从太阳表面发射出的光芒,在穿过真空环境,到达地球,穿过大气层期间启肆,都是沿直线发出的。因为我们现在并没有合适的仪器去能够证实,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假设与思想实验进行这个验证。

②气体,这个就比较简单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是气体,空气当然已经成为我们人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光是否在气体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呢——实验仪器:还是激光笔、与一个喷雾水壶。    实验步骤:就如同我们刚刚所说的一样,打开激光笔,将激光笔照像墙壁,这样子在光源与墙壁之间就会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直线,这条直线并不是非常明显,如果想要准确的确定他究竟是不是一条直线的话,我们就可以打开喷雾水壶,在它周围喷一喷,这样再次照射的时候,就能很清晰地看见是一条直线。

③液体,液链橘体对我们来说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水,可就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现成的一种介质元素,当然,水也是液体,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在液体中,光是否也能按照直线来传播的话,我们可以这样准备:玻璃杯,水与激光笔。  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先将玻璃杯里面灌满水,然后打开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玻璃杯,此时,我们将要仔细的观察,看看在水中,从激光笔的光源发射出去的那条线,是否可以在水中, 呈明显的直线状,如果是的话,那么就可以证实我们的猜想,在液体当中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④固体,固体的话,这个词乍耳一听。就觉得这个可没那么好做实验啦,不过其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的生活当中,难道就没有,比较常见的,能够是物体,又方便我们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东西吗?其实啊,是有哒。实验仪器:果冻(这里对果冻的要求较高,最好是那种里面果仁比较少、纯白、透明色果冻,当然如果找不到这种很特别的果冻,用普通果冻也是可以的,比如我……)与激光笔。下面就是实验步骤啦:我们当然是要拿起果冻,同时也拿起激光笔,随后打开激光笔照射在果冻上面,如果,果冻真的里面有果肉,且比较碍事的话,尽量避开那些果肉,找一条没有果肉阻挡的路线, 随后开始照射。很快,我们也得出结论,果冻虽然以前是类似于液体的一种介质,但是他现在是更属于固体的,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激光笔的那条射线,也是沿直线状在果冻当中传播的。

影子,可谓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证实性的例子,不管你的影子这些是处于什么方位,什么角度,他都是一个直的,太阳的方位,它总不可能是弯曲的、扭着的,所以说这也就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哒。

现在悄唤轿,我们可谓是已经研究明白光传播的第一步啦,毕竟是有图为证的。接下来我们将要考虑一下的就是光所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猜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其实就是,要在同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依据:在农村的河边用叉子叉鱼的时候,尝尝,你看准了鱼的位置,你觉得非常准确无误地插下去,结果却扑了个空,这时候经常就会纳闷,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依据。

实验仪器:正常玻璃水杯,一只激光笔。实验步骤:将激光笔打开,把玻璃水杯中灌满水。激光笔射入光源进水杯中,观察在空气当中与在水中(也就是液体当中)这条直线有何变化——有图的话我们就可以看的较为清晰了,我们发现这条线在空气当中,与在水中的衔接面上(就是这里水平面)面出现了一些曲折,发生了折叠。

对此,我们也总结出来,发现想要让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个必须条件就是需要在同一介质当中。

但是凡事不能以一下子就定论,光真的在同一介质中就一定要直线传播吗?这就是一个反问出现了,光在一个介质中要沿直线传播,有没有条件呢?当然是有的啦。

3.光在同一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先来说一个现象:当你家再用火的时候,或者是在炎热的夏天的学校操场上的塑胶跑道上面,当你俯身蹲下几乎与火与跑道保持平行,就会发现,这个时候的空气中的光有些波动,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没有风时的无波澜的空气中的光,它似乎是在抖动,也有些扭曲,并不是真真正正的一条直线,当然是在非常热的情况下。

这又是什么情况呐?猜想:是因为在空气这个介质中介质的分布不均匀。依据:因为在夏天,热空气非常的多,也非常的爱流动,他们常常循环成绩在离地面较近的地方,也就让我们看见了在跑道上的那一番景象,而且在用火的时候,本来空气这种介质在当时是均匀的,但是火的热气出现导致他开始不均匀,所以光在里面开始发生曲折。

接下来就是实验啦,实验仪器:一支激光笔,一个能装水的缸子或者一个碗,最好是透明状的,推荐鱼缸,准备一碗盐比较多的盐水,再准备一碗而言较少的盐水。实验步骤:先将那完言较多的盐水倒入鱼缸,再将另一个盐较少的盐水倒入鱼缸,用激光笔照射,后仔细观察。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咦?怎么明明好好的一条激光笔的直线就弯曲了呢?这也就刚好了,证明我们刚刚所说的猜想,要介质相同才能是一条直线。刚刚我们放入的盐水里面有盐较多的水,也有盐较少的水,所以来说,盐较沉,都沉入了底下,但是上面会漂浮一些,所以说是不均匀的,这个时候呢就是介质不均匀,所以说,它就成了一个弯曲的射线啦。

其实光的传播在这里就差不多没啦。接下来我们稍稍带入几个生活中的例子。

第一个呀,就是小孔成像,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有人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是非常的厉害的。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影,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墙体上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我们当初,在学校研究日食的时候,也是用的小孔成像。还算是蛮神奇哒。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哈:

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面。这样,你就会在白纸上看到一个倒立的烛焰。我们称它是蜡烛的像。前后移动白纸,瞧瞧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当白纸离蜡烛比较近的时候,像小而明亮;当白纸慢慢远离蜡烛的时候,像慢慢变大,亮度变暗。

也可以利用我们常常吃的可比克的薯片桶做,将薯片筒两头掏空,两头垫上白纸,随后,将其中一头的白纸上面挖一个小点点,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那个点点的正前方。随后,就可以从可比克薯片桶的另一端的纸上面看见蜡烛的投影了。

当然,小孔成像就是是倒着的啦。

好啦,光的传播的研究与探索到这里就告一段落哈,反正后面还有一堆堆关于光的东东。完。

荧光光谱分析实验报告结论与讨论怎么写

结论:

本实验通过对荧光光谱的测量,成功地确定袭判了物质的荧光波长和荧光强度。

进一步测量结果表明,在荧光光谱分析中,确定的波长和荧光强度之间存在微妙而密切的关系。

讨论: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荧光光谱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荧光波长和荧光强度。

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反映一定物质的结构特性、物质的稳定性以及其它物滚态理特性,为化学、材料、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同时拍备改,荧光光谱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受到光源的影响,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受到溶液浓度的影响,测量结果会有一定的变化。

未来,可以尝试改进荧光光谱分析中的技术,以提高荧光光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区

精彩评论
  • 2023-05-05 23:59:07

    .重复第1、2步两次,得到3组数据。实验数据:见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数据记录表表二 测光栅常量d实验数据测量次序( )1 2 3 表三 测量未知波长实验数据测量次序( )1 2 3 实验